节奏有点慢,在同时代的片子中也算慢的。对女性的刻画不够深入,非泼即弱,各种哭几欲撕裂耳膜。感觉受制于话剧剧本的局限,起承转接都太过生硬,冲突有点刻意,某些段落节奏偏慢。演员表演都很扎实,方宝庆秀莲二奶奶都可圈可点。景深调度细致,拍出了山城的美。总体感觉不如1952年的《方珍珠》。
老舍先生的中文原稿早已流失诸野,反而是据手稿译出的英文本健在,后来再由英文译为中文。这也挺考验电影的精气神,电影反映的是旧社会曲艺人的底层生活,受各阶层的欺压,尤其是女艺人沦为玩物的悲惨命运。情节太平铺直叙,最可惜的是电影没几段完整的大鼓唱段,看起来不够赏心悦目。李雪健手上有个把动作似乎是模仿于是之在《茶馆》里的手上功夫。
缓缓的无奈一辈子作艺三辈子遭罪外面在打仗在革命艺人仍翻不了身外景少却挺好室内场景多亮点少李雪健演得好朱旭戏不多但非常赞李婉芬的词儿简直迷人叙事上宝庆也扮演着傍角后头主要讲唱大鼓书的养女初到山城至第一次空袭都不错后继乏力就是影片的节奏有些拖沓了基本没有唱可以看看原著
1.李雪健年轻时越看越像德云社的栾云平;2.脸盲症患者过了好久才认出黄宗洛;3.不是抱怨朱旭戏份少,实在是这个人物太像龙套,突兀的搞了一出特约琴师,别的戏形象完全没建起来;4.影片始于轮船,终于轮船,两姐妹起点不同,命运轨迹却惊人的相似,还可以设计得再巧一点;5.真的一点不像第五代作品。
李雪健和朱旭除了不像哥儿俩以外,真好!尤其李雪健的眼睛,太秀气了。哭宝森的时候虽然是配唱,可真动容。这片子基本把曲剧团全员出动了,跟人艺强梁上坝,真好。海清的小刘子可真没想到。二奶奶有点太慈善了似的。原著改编的章回小说,电影最容易片段化——一个骨节儿一个骨节儿提炼,显得碎片。但这片子不那么明显,虽然也是寻章摘句,但每个片段很考究,镜头好看,台词从原作中展示的也好。镜头还好看。画面中人物位置平衡、斜角,都好。配音虽是后期,但基本是演员自己,不违和。李雪健的宝庆,有点没拿秀莲当闺女似的,真当了个女角。轻了孟良的戏份了,新世界的立意少了,更多还是回到了题目上。
做艺的算个什么东西,方宝庆他老婆张口闭口臭婊子,最后还是刀子嘴抵不住豆腐心。方宝森清高自好,拉个弦都要“特邀”,坚决不吃这碗饭,落到了埋骨他乡。做艺的就这样,说什么一辈子做艺三辈子倒霉,那都是自己把自己作成那样的。
老舍原著,《茶馆》是群像的历代变迁,重在纵向演艺,《鼓书艺人》是抗战时期个体的辛酸史,重庆独特的地势让取景多了上下纵深感,大哥被炸死选用倾斜构图,战争时期女性的屈辱与缺失,年长一辈的没有判断力,年轻一辈无论是姐姐选择嫁人,还是妹妹求学,短暂的小安慰小骄傲,都被现实重重打翻在地。人物转变剪切突然,母亲的角色在怜悯与嫌弃的转换之间总是有些突然,觉得在下一秒做出任何表情都有可能。
看了电影特地读了老舍先生的原著,不知为何豆瓣的评价不怎么样,我觉着照着文本拍挺好的呀,老前辈们演得地道尤其是李雪健老师。可能因为导演田壮壮拍得因循守旧,一点不第五代的缘故吧。
京韵鼓书唱人世,苦味戏词葬艺魂。鼓书艺人唱到今天也就剩下几个“角儿”了。李雪健有板有眼,黄宗洛活灵活现,谭明娣出水芙蓉,朱旭张口成戏。田壮壮把焦点对准命运的轮回,却找不好主题和叙事之间的平衡,虽然结构看上去是完整的,但内部其实是凌乱的。弃掉鼓书本身的艺术特性是一种得不偿失的选择。
资料馆2013.9.25.7pm虽在大时代里,但整个剧情集中在一家艺人身上(尤其是父女),男权社会(及其文化成见)、非法制社会、离乱年代,共同作用于女孩,说她作又如何能不作呢?庆祝烟火下还能登台一唱倒也算是宽慰了。
并没有认出李雪健(。比起蓝风筝这部算得上温暖可爱了。
稍显沉闷。中国人对于苦难逆境的忍耐力,真的超出想象,生在一个大环境不好的时代真的非常难。三星半。
看到了一个从未涉足的中国,这是我外婆生活过的时代和城市啊。
老舍作品改编,旧时代的艺人悲欢,看完后是挥之不去的沉痛,不知道是老舍写的如此,还是田壮壮风格太强了。
1画幅好宽2最后那些片段是怎样黑场各种接戏不顺感觉好糊弄的样子3谁说不拗造型了明明好拗啊特写也太多了然后构图也都事儿事儿的4表演比较端着夸张了比较没有老舍一贯的生活气息如果是以前拍石挥演一定很棒5整个配音和环境音效都向着失真方向走着所以感觉很空壳。
故事体量庞大,但也因此丰富,格局庞大。田壮壮的视听手法舒服且纯熟,唯是人物塑造方面不足,怕是当时并无此意识。镜头都有空间感,大哥被炸死一场戏尤其有灵。一艺一江湖,唏嘘这些一辈子做艺,三辈子遭罪,哪怕改朝换代仍不得翻身的老艺人。
这一定是剪辑太有问题。台词动不动的“婊子”也比较突兀。请恕我欣赏不了李雪健老师的表演艺术。0415资料馆
我倒觉得这部片子很好,从张恨水和老舍小说中读到和想要的大鼓女就是这种样子。张恨水的那部《啼笑因缘》就很好。可能大鼓女那时候“堕落”很多,而多少年轻公子哥想要占为己有,甚至供养她们读书,可是多是富二代,父亲一断了资金来源,就没了联系。一段凄美的故事,而大鼓女又漂亮地让人惋惜,就像这部片子的女主,清纯的美,却仿佛处在危险之中。
1,看一篇介绍老舍的文章提到这部电影,于是找来看。朱旭,李婉芬,黄宗洛,浓浓的京腔京韵,连弦子都那么有味儿。2,“我想当个女学生,结果生了个孩子;我想走出书场,结果又回来了。”生活大抵如此。
趁着北京电影节,抢了票,终于去看了,震撼。演员都是名角儿,那会儿李雪健真是年轻啊,大特写整张脸占满了屏幕只透露出昂扬的气息。朱旭老爷子演的也是真好。重庆的景色也是美,摄影师也是会拍,正好有种水墨画的感觉。除了结尾稍微仓促了点没觉得哪儿不好,这种戏别说30,60也值。